《天净沙》教案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,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。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天净沙》教案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《天净沙》教案1教学步骤
(一)切点导入,以点激趣
以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导入
(二)讲解常识
意图
讲解元曲的相关常识,让学生接受新知识
操作
⒈作者简介:马致远,与关汉卿、郑光祖、白朴并称“元曲四大家”。
⒉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又一种艺术形式,曲和词体式相近,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。
(三)初读,明确小令写作内容
意图
理解句意,明确内容
操作
这支小令篇幅不长,只有28个字,学生对句意的把握难度不大,可以采取自读理解。
(四)细读,体会作者情感
意图
诗言志。我们要善于从作品中领悟出作者的“志”,能做到这点,就能正确领悟出文章的中心主题。
操作
找出文中的关键句“断肠人在天涯”,诗眼“断肠”。从而讨论出“凄苦惆怅之情”这个主题。
(五)研读,体会小令的写作手法
意图
我们要明白如何将无形的抽象的情在自己的笔端表现出来,用有形的景物描写可以很直观的做到这一点。
操作
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找出小令是以景物的描写来达到的。具体有:枯藤、老树、昏鸦、小桥、流水、人家、古道、西风、瘦马、夕阳等景,在句末点明题旨,卒章显志。
(六)体会意境,迁移延伸
意图
迁移延伸课文内容,课内外有机结合,发展创造性思维,培养联想、想象能力。
操作
⒈假如要以这支小令为题材,创作一首歌词,应抓住哪一主题来写?
⒉若将这支小令拍摄成MTV,请根据小令的意境,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,提供你的创意设计。(学生讨论交流,教师指导)
(七)小结
(八)布置作业
背诵默写本曲
板书设计
(枯)藤(老)树(昏)鸦
(小)桥(流)水(人)家-------断肠------凄苦惆怅的羁旅之思
(古)道(西)风(瘦)马
(夕)阳
《天净沙》教案2〖教学理念〗
1、多渠道引导学生品味写景语言,培养学生自主阅读,探究疑难,感悟诗情的能力。
2、批判性地看待课文插图。
3、读写结合,以读带写。
〖教学步骤〗
一、组合物象,准确把握意境
1、反复朗读,抓关键词,体会感情。本诗文字通俗浅显,教学时,通过学生自主的朗读法来寻找物象,组合物象,准确把握意境。古诗词的教学要注意诵读,诵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。一般来说,读有多次,一读,要读准字音;二读准节奏;三读,要读出感情。自主性朗读后,教师相机出击,设计问题:这首诗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,从哪一关键诗句可以体现出来?
2、读景组画,情景交融,悟出意境。在自主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,利用多媒体播放诗作四幅画面(老鸦依藤集枝图,小桥流水炊烟图,古道西风瘦马图,夕阳游子思乡图)的同时,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小令,既而在四幅画面的视觉冲击下,配以费翔演唱的《故乡的云》的音律,然后请一生示范背诵,学生当即评价。当堂指导学生背诵。
二、抓住图象,挖掘诗歌深意
这一环节巧用课文的插图,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,形成批判性看待事物的品质。课文插图犹如特写镜头,可形象地再现一个特写的细节,可简笔勾勒事物的概貌,可开启读者想象的空间。它的作用要和教师的巧妙运用纵使起来,才能相得益彰。
孟子说:“尽信书不如无书。”在研读《天净沙·秋思》的时候,笔者发现教材的这副插图与作品的意境有些不协调。袁金华等在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条件》中说:“必须在教学中善于创造‘愤悱’的意境,让学生跃跃欲试。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,始终处于展翅欲飞或跃起向上的积极状态中,使他们在不断求知的过程中产生越来越强的求知欲。”因此在此环节中,设计一个主问题:请同学们细品课文插图,看一看是否最好地体现《秋思》的意境,希望同学们能给插图作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。这一环节是教学难点,大可采用“合作性学习”方法,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探究插图存在的不足,实现“倾听他人意见,交流各自看法,协作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,分享共同成功喜悦”的效果。
三、把握意象,描绘生动画面
叶圣陶曾说:“诗歌的讲授,重在陶冶性情,扩展想象。”教师如何注意学生的特点,采用配音乐,想画面等手段,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,维护学生的兴趣,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。因此,这一环节采用“风景再造品诗境”的教学方法。所谓“风景再造”,即学生根据诗人的描述,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,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,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。要求学生将这首写景抒情类的诗作改成一则优美生动的散文,写就在班上交流。
附优美的佳作:
一条荒凉的古道,漆迹斑驳的十里长亭,丛生的凋零野草,还有在暮色中静立着的饱经沧桑的古树。西风过处,偶尔几片黄叶飞起,片刻之后,一切又归于静默。这时,一个中年人容颜憔悴,手牵马缰,走进我们的视野,那匹马瘦骨嶙峋,偌大的一个荒原,竟然只有一人一马的足音和踏踩枯叶的轻微声息。而一声声的鸦啼,落寞异常,啼叫在飘泊异乡的游子心上。夕阳西下,人和马的影子都被拉得长长的,投在地上,越行越远,渐渐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……
【精彩片段】
(主问题:请同学们细品课文插图,看一看是否最好地体现《秋思》的意境,希望同学们能给插图作者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。)
生1:诗中说是瘦马,可画中的马还比较健壮,马腿上的肌肉都看得很清楚,应该把马画得瘦骨嶙峋一些才好,而且最好是老马。
生2:我觉得人不一定非要骑在马上,如果由人牵着马走,岂不是更能表现出鞍马劳顿的味道。因为连马都累得走不动了,画中人心情的落寞就可想而知了。
师:很有创意。人骑马还是人牵马的问题反映了你的思考很深入。
生3:图中人物的表情很到位,但马的表情还可以更忧郁一些。
生4:插图中的树也有问题。图中远处的树给郁郁葱葱的感觉,近处的树却是光秃秃的。这样的对比太强烈了,不符合诗中的意境。我认为老树上如果有几片摇摇欲坠的叶子更能体现苍凉之感。
生5:枯藤呢?插图中根本没有枯藤,如此能画出枯藤与古树的缠绕,植物的意象就鲜明了。
生6:远处的夕阳可以画得朦胧一些,还可以画出半边已经落下山的样子,渲染出傍晚的气氛。
生7:插 ……此处隐藏23845个字……学间交流、合作,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。
在该阶段的学习中,融合了自主、合作、交流、探究的学习方式,并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受,该部分呈现了教学中的第二个环节,意在使学生对此曲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。
布置作业
1.网上查阅白朴的相关资料,了解其生平。
2.课外积累作者的其它曲子2首,感受曲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感情。
课外交流自己的作业,对自己摘录的作者其它的曲子作适当的分析。
通过网络资源,丰富自己的积累,拓展视野,增强语文的自学能力。
思路点拨
在本曲学习的过程中,还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,让学生将相似的文本作进一步地对比分析,如写秋的诗词作品,及散曲中马致远的《天净沙
秋思》等,在进行相似性和相异性的鉴别中,进行高强度的语文学习活动的训练。同时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读悟,体会其不同特点,进而深刻体会:文因情生,即使在所选取的意象大致相同的情况下,不同的心境将产生不同的文学作品,
练习举隅
1.比较阅读:选择相同主题的诗词曲文本,进行比较阅读,在阅读中体会不同的作品所创设的不同的意境,及所体现出的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。
2.走近白朴:作为和关汉卿、马致远、郑光祖齐名的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之一,白朴也有大量的杂剧作品,课外有选择地进行阅读,多角度地了解、认识作者其人及其作品。
《天净沙》教案14阅读诗歌,完成文后问题。
天净沙·秋思
枯藤老树昏鸦,
小桥流水人家,
古道西风瘦马。
夕阳西下,
断肠人在天涯。
1、《天净沙·秋思》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。天净沙是______,秋思是散曲的______。
2、《天净沙·秋思》作者______,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、______家。他与_______、_______、_______被称为“杂剧四大家”。他的《天净沙·秋思》被称为“___________”。
3、全曲中,暗含题中“秋”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:________、________、
________,与“夕阳”相呼应的是:“________”,与“天涯”相呼应的是:“________”,最能触发旅人(游子)思乡之情的景物是:“________”。体现全文主旨的“思”字的一句是: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”
4、《天净沙·秋思》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,表现出的心情。
5、对这首曲的赏析,不恰当的一项是()
A、这首曲的题目叫“秋思”,“秋思”的意思是“秋天的思考”。
B、“枯藤”句中的“枯藤”、“老树”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,给人以萧条、寂寞、悲凉的感觉。
C、“小桥”一句读来令人亲切,可仔细想去,却更增添了“断肠人”的愁绪。
D、“断肠人”句中的“断肠人”是一位“离人”,“天涯”即“极远的地方”。
6、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)
A、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。
B、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、恬静的景象,越发使人感到孤独。
C、从整个构图来看,前四句写景,末一句写人。景物是背景,人是主体。写景是为了烘托人。
D、从此曲的题目来看,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,而并无思乡之情。
阅读题
刘禹锡《秋词》天净沙·秋思
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,
我言秋日胜春潮。小桥流水人家,
晴空一鹤排云上,古道西风瘦马
便引诗情到碧霄。夕阳西下,
断肠人在天涯。
7、上面的作品同样写秋景,但是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,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,而马致远却抒发了。在表达手法上《秋词》是议论兼抒情,而《天净沙·秋思》却是
《天净沙》教案15教学目标
1、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。
2、理解《天净沙》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3、初步具有创造能力。
教学目标
1、理解《天净沙》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2、训练想象、联想,培养创造思维。
教学难点
理解《天净沙》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。
教学方法
诵读与探究相结合。教学课时一课时。
一、导入新课上一节课学习了马致远的《天净沙秋思》,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三首小令,进一步把握小令得特点。
二、复习马致远的《天净沙秋思》
1、背诵。
2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感情基调。
二、讲授新课
一、分析『越调』《天净沙》(白朴)
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,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,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。通篇作品,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,而白朴本人,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,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。
写秋景,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,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,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。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,白朴在选用语辞时,便颇费心神。前二句的「孤村落日残霞,轻烟老树寒鸦」,共用了六个图景:孤村、落日、残霞、轻烟、老树、寒鸦,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,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。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,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。如此一来,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,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。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,因此再以「青山绿水,白草红叶黄花。」作为曲文的结束语。这两句用了青、绿、白、红、黄五种颜色,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,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;青山绿水广大的图景,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,如此交杂相错,於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,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。由此可见,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。
二、分析『越调』《天净沙江上》(张可久)
这是一首写景之作。作者以凝炼的笔墨,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。前三句写落雁、孤鹜、残霞、人家等,纯是自然景物;末句“小舟如画,渔歌唱入芦花”,锦上添花,一小舟、一渔歌,使画面更觉生动,平添了一片从容闲适的情趣。
比较探究
“枯藤老树昏鸦”与“依依孤鹜残霞”描绘的景象,其基调是否一致?为什么?
点拨:不一致。前者凄凉,后者恬静。
三、分析『越调』《天净沙》(无名氏)
这首曲子以白描的手法,色彩鲜明地描绘了绿草、黄沙、红叶、青山,构成了一幅大漠清秋特有的景色。
写“新雁”,作者不用“一行”而用“一声”,有何用意?(以动衬静)
四、作业布置
研究四首《天净沙》的不同。